更高阶的游戏应用催生了双卡乃至多卡互联技术
尽管现在单颗GPU的运算能力已经非常强了,但对于很多极限玩家而言仍然不够用。例如在一些大型3D游戏中,我们将画面调节到1920×1080甚至更高的分辨率,开启高倍抗锯齿功能之后,即便是顶级显卡也不一定能够独力承担下来。
俗话讲“一个好汉两个帮”,当一个GPU顶不住的时候,还可以为它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帮忙。NVIDIA的多路显卡技术叫做SLI,而AMD的多路显卡互联技术叫做CrossFire。目前二者的驱动程序多可以支持4个GPU核心参与运算,但具体到主板端,支持NVIDIA SLI技术的主板可以使用3块显卡(3×1模式),或者使用两块双“芯”显卡组成Quad SLI(2×2模式),但是不能支持4×1模式;AMD的CrossFire组件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是4×1模式,也可以是2×2模式。一般来讲双路SLI和CrossFire并不能达到,两倍于单卡的效果,而是要乘以一个系数,如1.8倍或者1.6倍;多卡互联的情况也是类似的,随着显卡数量的增加,性能的增加并不与成本的增加值成比例。
上面我们说到,GPU除了能用作图形渲染任务之外,还有余力去做一些其它用途。套用《蜘蛛侠》里的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GPU并不满足于现状,于是便打起了从CPU、声卡哪里分得更多“蛋糕”的主意。
说起这段故事,还得追溯到NVIDIA GeForce 8800 GTX年代,那时候NVIDIA发布了一个名为“CUDA”的程序开发包。简单来讲,就是利用CUDA这个平台,让更多以前需要CPU来处理的任务,包办给GPU去运算。随着开发进程的加速,支持CUDA的应用越来越多,软件也逐渐丰富起来,其中对于PC用户来讲主要的两个用途就是压缩文件和CUDA解码高清视频的应用。CUDA发布后,AMD方面也发布了Stream通用加速技术,究其原理与CUDA非常相似,但二者之间没有办法融会贯通。为了解决两者通用的问题,2009年初,不少IT巨头牵线组成了OpenCL通用计算联盟,共同致力于推动CPU、GPU、DSP(数码设备的专用处理器)以及其它一些专用设备的通用化进程。
除此之外,GPU也在扮演一些其它的角色,例如在搭配了HDMI接口之后,GPU甚至能够对高清视频中所包含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而这在以前是音效芯片的专利,现在GPU的用途正在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