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相数,也许有的朋友会犯迷糊,其实相数指的就是供电电路中有完整供电能力的“模块”个数。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把供电电路想象成马车,当有一条马拉着这辆车的时候,这辆马车就叫做一相供电。如果马车配有两匹马,那么就可以叫做2相供电。以此类推,目前能看到应用在主板上的单颗PWM芯片多可控制12相供电电路。也就是说有十二匹马同时在拉这辆马车。
抛开拉车的马匹,控制马匹的车夫其实就是PWM芯片,它决定了主板的相数,比如一颗能控制6相供电的PWM芯片,它可以控制六匹马为之供电。但是如果硬要再加两匹马,组成8相供电,已经超过极限的PWM芯片就无法让全部的马匹工作,只能选择其中6条发挥作用,反之如果只有4匹马来拉车,PWM芯片就能轻松搞定,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在了解了主板的供电基本原理后,我们就可以实践一下,看看一款主板到底属于几相供电。在绝大部分玩家的眼中,电感的数量就代表了供电电路的数量。这样做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上文中我们总结到:PWM芯片决定了供电电路的相数。在基本的供电电路中,电感数量和供电相数总是相同的。比如6相供电,会使用一颗控制6相PWM的芯片,外加6颗电感、12颗MOSEFT和若干电容。但实际产品却和我们的想法大相径庭。市售很多主板会在只有6相PWM芯片的供电电路中使用12颗甚至24颗电感,如果单纯数电感的话,难免判断失误。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和供电能力的博弈。如今的处理器在用电方面个个都“如狼似虎”,要养活这些大胃口的家伙,供电电路就需要输出更大的电流才成。传统的一相供电有一颗电感、上桥和下桥共两颗MOSFET,在全速25A电流工作时温度较高,单相供电电流难以提升。如果每相供电采用两颗上桥和两颗下桥共四颗MOSEFT、甚至两颗电感,虽然不能提升一倍的电流供给,但却能够有效降低供电元件工作温度,并提升每相供电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并联。
这样看来,数电感的朋友就要多留个心眼了,如果厂商采用了电感并联的设计方法,那数出的电感数量就远远高于实际的供电相数。其实,不会看设计没关系,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你只需要查清楚PWM的型号,弄清PWM真正的供电相数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