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Live > 杂志文章 > 重庆打造亚洲大笔记本电脑基地

重庆打造亚洲大笔记本电脑基地

2010-03-22田东《微型计算机》2010年3月下

他们为何选择重庆?

预计,以上数家IT巨头为核心的重庆西永产业园区将形成8000万台以上的笔记本电脑生产能力,同时形成3500亿元的笔记本电脑整机、2000亿元的零部件、1500亿元的关联产品,共7000多亿元年产值的全球电子产业基地——也将是亚洲乃至全球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然而,他们为何选择了重庆呢?

事件背景

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立,西部大开发由此拉开序幕。

2008年,重庆GDP突破5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4.3%,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

截至2009年11月,重庆市历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623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13家入驻重庆。

IT厂商看重庆

威刚科技董事长陈立白:看好重庆IT业的前景,并建议重庆可以适当再引进几家智能手机的龙头企业,以完善IT产业布局。

尔必达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及香港地区总裁林熙方:将更深一步了解重庆。

明德资讯媒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林国钧:惠普是我们十几年的老客户。惠普来了,我们跟着就来了,并将在重庆建中国第九个基地。

南亚科技副总经理白培霖:将到重庆“共襄盛举”。

1.成本

可以说,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重庆的综合竞争力。劳动力成本比沿海低40%,煤、电、油、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低,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试验区政策将降低财税成本。由于电子产品70~80%是通过航空运输,从重庆到欧美的距离与沿海基本持平,加上重庆拥有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的优势,所有零部件只要运到这里,就视同出口,可以退税,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此外,国务院对于西永综合保税区的高效审批,也让入驻IT企业放下了心。综合保税区是设立在内陆地区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和保税港区一样,是目前我国开放层次高、政策优惠、功能齐全、手续简化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它将打消国际企业的成本顾虑,届时西永园区进出口设备可实行提前报关、货到放行,将为企业节约近3%的物流成本。

2月份跟随英业达专门到重庆考察、从事模具设计制造的圣美工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和沿海25%的企业所得税相比,重庆的企业所得税率只有15%,而且还享受“两免三减半”的政策。

2.物流

电子信息产品多是通过航空运输,而从重庆到美国、欧洲的航空距离,其实与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差不多。“唯一的问题是,上海可能每天有30个航班飞美国,而重庆只有3个航班。航班太少,就会影响企业产品的到达时间。”黄奇帆认为,过去,重庆国际货运航班少,是因为本地国际货运需求不足。如今,仅惠普2000万台笔记本所需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进出口运输,每天就需要4架波音747-400全货机。有市场需求,航班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他还透露,目前重庆已得到铁道部支持,在将于明年建成投用的重庆沙坪坝团结村集装箱枢纽站,增加一趟集装箱专列,直接到达上海芦潮港,从那里转运至洋山港装船出海。届时,这些笔记本电脑从重庆经铁路运抵上海只需要1天,同时还将实现“铁海联运”。此外,重庆将打通和深圳的物流通道,今后重庆加工生产出来需要出口的货物可以直接从重庆运送到深圳,将比以往的物流成本低一半。

“重庆还有一大优势。”黄奇帆补充道,兰渝铁路3年后将建成,而重庆也将因此进入“欧亚大陆桥”快车道,从重庆到鹿特丹只需要12—13天时间,重庆到欧洲反而比沿海地区近了,“今后沿海地区的货物甚至要通过重庆运到欧洲。”

3.人才

东南沿海用工荒蔓延,不少工厂因招不到员工承担着货物延期的处罚、甚至无法开工,谈到英业达来渝设厂招工,现任英业达公司副总经理的简锦焰认为这是英业达今后与同行竞争的一个大优势。

简锦焰告诉记者,在上海等沿海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普遍有一个现象,由于80%的员工是外来人口,思乡之情浓重,导致上海员工流失率较高,据他观察,相关员工从业寿命只有三年。他举例说,比如像20来岁的女员工,因为婚嫁问题不少人就会回乡,这意味着每到三年,代工厂商又要重新招募新员工,并且进行重新的培训,这就造成了一种无形的损失。

据了解,英业达上海工厂中,重庆员工就达到3000多人,目前,英业达已经在上海厂区内举办了动员会,鼓励这些重庆员工回到家乡,继续在英业达重庆工厂里就职,不仅满足新工厂的建设,还可以让这些英业达的老员工在重庆对本地新进员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工厂开到重庆,这些员工就不必再担心返乡问题了。”简锦焰说,预计员工循环周期将超过沿海地区三年一换的情况,很可能在重庆增至五年。

而对于重庆来说,仅富士康一个项目,便可带动至少5万人就业,其中包括4万余名由中专、职高毕业生组成的“IT蓝领”,以及1万多名大学毕业生构成的“白领”。惠普2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同样如此。照此算来,未来3年内,仅这两个项目便可为本地提供约10万个就业岗位。

市长黄奇帆总结认为,重庆之所以能够吸引惠普、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前来投资设厂,并非是重庆有什么“秘密武器”,而是因为重庆改变了以往沿海地区“两头在外” (即零部件、原材料和销售在外,加工在内)的水平加工模式,而重庆这种模式中,配套零部件本土化是一个重点。

分享到:

用户评论

共有评论(3)

  • 2010.03.23 08:44
    3楼

    薄市长能炒作了,这是好消息?从一个层面上算是个好消息吧--为重庆这个人口密集的直辖市提供了就业岗位,另外一个层面呢?研发基地、实验室为什么重庆就没有呢?我虽不是重庆人,但是看完这篇报道还是感觉很惭愧,替重庆悲哀

    (0) (0) 回复
  • 2010.03.22 15:13
    2楼

    看了心情很激动。不容易,这步棋走得好。在西南范围重庆的商业人才其实好,就是地势差了,要不绝对是西南乃至西北的中心枢纽。不说了,祝福重庆!越来越好!!!

    (0) (0) 回复
  • 2010.03.22 15:08
    1楼

    其实这样发展到后仅仅是加工厂~~~ 我们应该做自己的产品研发~~~ 那才是关键~~~

    (0) (0) 回复

用户名:

密码: